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劰载中...
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
查看: 438|回复: 0

沭阳非物质文化遗产-工鼓锣

11

主题

0

回帖

52

积分

网站编辑

积分
52
沭邑网发表于 2025-8-6 13:03:13 | 查看全部 |阅读模式 IP:江苏省 移动CMNET网络

马上注册,结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让你轻松玩转社区。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账号?立即注册

×

工鼓锣又名“公鼓锣”,是源自江苏北部淮海地区的一种说唱曲艺,故又称之“淮海鼓锣”。明末清初,工鼓锣在江苏沭阳一带基本形成,清嘉庆(1796年)年间,得到快速发展,并在宿迁、连云港、淮安、徐州、盐城等周边地区广为流传,形成东汪门、西汪门、郯门和方门四大门派。它以表演方便、形式独特、唱腔优美,说表自如而深受当地群众的喜爱。

工鼓锣乐器为一鼓一锣,左手敲锣,右手敲鼓,不分季节,无需固定舞台;锣鼓经分开场锣、唱腔锣、收场锣;唱腔与道白采用沭阳方言,将京剧、淮海戏、地方小调等曲调融入鼓锣唱腔之中;唱法分浮调和老工调;唱词讲究押韵,有赞(3字)、垛(5字)、韵(7字)、清(10字)四种句式;旧时艺人为谋生计,因文化程度低,唱词多口传,艺人也多为男性;1949年后,出现了少数工鼓锣女艺人,进一步增强了工鼓锣的娱乐性;唱词内容也多反映时事和倡导文明风尚,既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。也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宣传作用。
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关灯 在本版发帖
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
返回顶部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